Nginx内置变量

Nginx 内置变量解释

为了方便配置和使用nginx,nginx核心模块ngx_http_core_module自带有许多内置的人性化变量,这极大的方便了系统管理员对nginx维护和管理。下面我们详解注解内置变量的含义(当然,如果你懂点HTTP知识的话,就更好理解了)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$args                    #请求中的参数值
$query_string #同 $args
$arg_NAME #GET请求中NAME的值
$is_args #如果请求中有参数,值为"?",否则为空字符串
$uri #请求中的当前URI(不带请求参数,参数位于$args),可以不同于浏览器传递的$request_uri的值,它可以通过内部重定向,或者使用index指令进行修改,$uri不包含主机名,如"/foo/bar.html"。
$document_uri #同 $uri
$document_root #当前请求的文档根目录或别名
$host #优先级:HTTP请求行的主机名>"HOST"请求头字段>符合请求的服务器名
$hostname #主机名
$https #如果开启了SSL安全模式,值为"on",否则为空字符串。
$binary_remote_addr #客户端地址的二进制形式,固定长度为4个字节
$body_bytes_sent #传输给客户端的字节数,响应头不计算在内;这个变量和Apache的mod_log_config模块中的"%B"参数保持兼容
$bytes_sent #传输给客户端的字节数
$connection #TCP连接的序列号
$connection_requests #TCP连接当前的请求数量
$content_length #"Content-Length" 请求头字段
$content_type #"Content-Type" 请求头字段
$cookie_name #cookie名称
$limit_rate #用于设置响应的速度限制
$msec #当前的Unix时间戳
$nginx_version #nginx版本
$pid #工作进程的PID
$pipe #如果请求来自管道通信,值为"p",否则为"."
$proxy_protocol_addr #获取代理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地址,如果是直接访问,该值为空字符串
$realpath_root #当前请求的文档根目录或别名的真实路径,会将所有符号连接转换为真实路径
$remote_addr #客户端地址
$remote_port #客户端端口
$remote_user #用于HTTP基础认证服务的用户名
$request #代表客户端的请求地址
$request_body #客户端的请求主体:此变量可在location中使用,将请求主体通过proxy_pass,fastcgi_pass,uwsgi_pass和scgi_pass传递给下一级的代理服务器
$request_body_file #将客户端请求主体保存在临时文件中。文件处理结束后,此文件需删除。如果需要之一开启此功能,需要设置client_body_in_file_only。如果将次文件传递给后端的代理服务器,需要禁用request body,即设置proxy_pass_request_body off,fastcgi_pass_request_body off,uwsgi_pass_request_body off,or scgi_pass_request_body off
$request_completion #如果请求成功,值为"OK",如果请求未完成或者请求不是一个范围请求的最后一部分,则为空
$request_filename #当前连接请求的文件路径,由root或alias指令与URI请求生成
$request_length #请求的长度 (包括请求的地址,http请求头和请求主体)
$request_method #HTTP请求方法,通常为"GET"或"POST"
$request_time #处理客户端请求使用的时间; 从读取客户端的第一个字节开始计时
$request_uri #这个变量等于包含一些客户端请求参数的原始URI,它无法修改,请查看$uri更改或重写URI,不包含主机名,例如:"/cnphp/test.php?arg=freemouse"
$scheme #请求使用的Web协议,"http" 或 "https"
$server_addr #服务器端地址,需要注意的是:为了避免访问linux系统内核,应将ip地址提前设置在配置文件中
$server_name #服务器名
$server_port #服务器端口
$server_protocol #服务器的HTTP版本,通常为 "HTTP/1.0" 或 "HTTP/1.1"
$status #HTTP响应代码
$time_iso8601 #服务器时间的ISO 8610格式
$time_local #服务器时间(LOG Format 格式)
$cookie_NAME #客户端请求Header头中的cookie变量,前缀"$cookie_"加上cookie名称的变量,该变量的值即为cookie名称的值
$http_NAME #匹配任意请求头字段;变量名中的后半部分NAME可以替换成任意请求头字段,如在配置文件中需要获取http请求头:"Accept-Language",$http_accept_language即可
$http_cookie
$http_post
$http_referer #url跳转来源 (https://www.baidu.com/)
$http_user_agent #用户终端浏览器等信息 ("Mozilla/4.0 (compatible; MSIE 8.0; Windows NT 5.1; Trident/4.0; SV1; GTB7.0; .NET4.0C;)
$http_x_forwarded_for #获取到最原始用户IP,或者代理IP地址。
$sent_http_NAME #可以设置任意http响应头字段;变量名中的后半部分NAME可以替换成任意响应头字段,如需要设置响应头Content-length,$sent_http_content_length即可
$upstream_response_time #请求过程中,upstream响应时间(0.002)
$upstream_addr #后台upstream的地址,即真正提供服务的主机地址 (10.10.10.100:80)
$upstream_status #upstream状态 (200)
$sent_http_cache_control
$sent_http_connection
$sent_http_content_type
$sent_http_keep_alive
$sent_http_last_modified
$sent_http_location
$sent_http_transfer_encoding

这些变量可以在配置文件中使用,方便你做各种nginx页面代理,转换,重写,重定向等操作;而且还可以对nginx日志做自定义的日志配置,方便你对nginx日志的收集和分析。如常用的nginx日志格式:

1
2
3
log_format  main  '$remote_addr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'
'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'
'$http_user_agent $http_x_forwarded_for $request_time $upstream_response_time $upstream_addr $upstream_status';

日志截取如下(可以从日志中看到代理到后端哪台机器上的哪个端口上,负载访问的状态值等都能看到):

1
2
3
4
5
6
[root@nginx1 logs]# tail -f /data/wwwlogs/access.log
...
110.156.114.121 - [11/Aug/2017:09:57:19 +0800] "GET /rest/mywork/latest/status/notification/count?_
=1502416641768 HTTP/1.1" 200 67 "http://wiki.wang-inc.com/pages/viewpage.action?pageId=11174759"
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OW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60.0.3112.78 Safari/537.36 -
0.006 0.006 12.129.120.121:8090 200